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正文

澄城县统计局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澄城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强化政府引导,促规模,树品牌,占市场”的总体要求。设施农业现已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而设施农业建设的规模、发展情况、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设施农业效益。因此,全面客观地调查了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状况,加强设施农业发展动态的对比分析,对促进我县设施农业持续有效发展意义重大。近期,县统计局城调队队长黄瑞龙同志带领专业同志对“设施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澄城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属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均气温12℃,降水量680毫米,无霜期204天,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达2616小时,冬季降雪量小,气温较高,有利于反季节蔬菜、瓜果的生长。设施农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种植的一大亮点,种植规模逐年递增。截止2022年末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4506亩,较上年增长6.93%;设施大棚4980座,较上年增长8.45%。(见下图)

如上图所示:不论从设施大棚数量还是占地面积19年至20年实现飞跃式增长。其原因:18年开始统计其他作物(樱桃、冬枣、葡萄)种植面积。

(一)从地域分布看,韦庄、庄头、安里三镇占全县设施大棚数量的82%。截止2022年年末全县共有设施大棚4980座,其中:安里镇3001座,占全县设施大棚的40%;庄头镇1678座,占全县设施大棚的23%;韦庄镇1393座,占全县设施大棚的19%.这三镇大棚数量占全县高达82%,其余七镇(办)仅占18%。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二)从规模来看,省级园区设施大棚数量占全县设施大棚数量近一半。我县以示范带动为抓手,打造了一批高规格、高标准的现代化省级农业园区5个。省级农业园区设施占地面积3488亩,占全县设施占地面积的62%;设施大棚1475座,占全县设施大棚数量的27%。其中,日光温室1152座,大拱棚323座。主要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经营,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广泛推广应用了优良品种、工厂化育苗、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10多项无公害栽培技术。这些基地的形成,有力地带动了全县设施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从设施发展类型看,大拱棚和中小棚从数量上平分秋色。据统计,我县以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棚为主要模式。日光温室占全县设施大棚数量的24%,主要引进大型智能化温室,并配套保温棉被、电动卷帘机等先进设备,主要以种植蔬菜、甜瓜、育苗、食用菌为主每年种植瓜菜两茬;大拱棚、中小棚各占全县设施大棚数量的39%、36%。以种植冬枣、西瓜、韭菜为主。日光温室和大拱棚的优缺点如下图所示。

(四)从种植品种看,其他作物面积占比近六成。截止2022年年末,设施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4万亩,总产量2.44万吨,主要种植蔬菜、瓜果及其他作物。其中其他作物面积7309亩,占比高达52%。其次为蔬菜面积2671亩,占比19%;瓜果面积3994亩,占比29%。分区域来看,县北(冯原镇、王庄镇、赵庄镇)和县中(庄头镇、安里镇、交道镇、尧头镇、城关街道)均以多种经营形式种植蔬菜、瓜、果;沟南的寺前镇、韦庄镇主要种植设施冬枣。

(五)从收益情况看,设施大棚收益高于露地作物50%以上。据调研,我们走访的设施种植户,分别种植西红柿、韭菜、黄瓜、乳瓜、冬枣、樱桃,了解到设施大棚虽投入较高,但相应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以下表为例)

如上表所示:虽然设施作物亩均产量较露地偏低,亩均投资较露地高,但是产品优质,因而单价、纯收入远远高于露地,种植不同种类效益存在差异。

二、设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资金、水质等因素制约,影响设施农业建设进度

就我县而言,部分镇村因土壤盐碱重、地下水质不达标导致设施农业建设不能“全面开花”。同时设施农业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如建一座温室大棚需要十来万元,农户自有资金不足,发展设施大棚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发展设施农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要求配套完善,如果以小而散形式发展,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二)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量小,缺乏品牌产品

农户在温棚中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设施大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我县除了龙首、尖咀、润强公司有自己的特色蔬菜品牌、包装外,其他的蔬菜水果都是以散货销售,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包装,对品牌化发展不重视,这样不仅销售被动,价格也很难提高,最终导致产业发展滑坡以致落后。

(三)科技服务滞后,技术力量薄弱

我县设施大棚最欠缺的还是技术人员。目前设施大棚生产还是“单打独斗”,新品种应用少,生产中缺乏专业的科技人员。一般雇佣一名技术人员年薪需要8万元-10万元,“单打独斗”的农户无力也不愿意承担雇工费用,导致新品种、新技术不能推广应用,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量小,品牌产品缺乏。农户在温棚中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我县除了龙首和润强公司有自己的特色蔬菜品牌、包装外,其他的蔬菜水果都是以散货销售,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包装,对品牌化发展不重视,这样不仅销售被动,价格也很难提高,最终导致产业发展滑坡以致落后。

三、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建议

(一)积极整合项目资金,适度放宽信贷政策

发展设施大棚最大的还是资金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尽可能把项目和资金放到建设设施农业方面。努力协调金融机构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设施信贷,将贷款期限适度放宽。要争取引进龙头企业,鼓励合作社及致富能人参与农业设施建设。形成以政府补贴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项目配套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促进我县设施农业发展

我县中部的设施蔬菜安里、庄头发展较快,以种植西红柿+甜瓜模式为主,年亩均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收入比较稳定,有一定的客源。根据其地理位置特点,应在中部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我县南部的寺前、韦庄两镇位于渭北丘陵苔原上,光热条件和水力资源丰富,有着各种杂果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东白龙村的设施冬枣栽培,效益较高,为设施果树探索了一条很好的路子。果树的设施栽培不应局限于冬枣、樱桃,应加大对成龄的葡萄、桃、杏进行大棚栽培,效果会相当好。因此,在县南大力推广设施果树栽培,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势在必行。

(三)依靠科技,促进设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弥雾机、嫁接机、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高新技术。改变传统单一的蔬菜种植模式,实现多茬次、多品种、立体式、反季节、延时令栽培。二是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农民对设施蔬菜、果树栽培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带动农民应用各项新技术,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做到棚棚都有“明白人”。三是发挥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引导农民进行无公害种植 拓宽市场,打造品牌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不断强调要从生产源头上重视食品安全,坚决打击和杜绝滥用农药和化肥的生产行为。所以,我们要引导农民生产发展从无公害到绿色到有机蔬菜生产的路子上来,这不仅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需要,也是将来销售发展的趋势。否则,产品终将被市场淘汰。

一是加快建设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利用农业信息网络,把相关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农民,帮助农民分析市场,销售农产品。二是发展特色产业,以大棚樱桃、冬枣为重点,注册商标,开拓市场空间,打造产业品牌。三是利用杨凌农高会等活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遗余力宣传设施农业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综上所述,在我县南部大力发展大棚果树,中部适度发展安里镇为基础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蔬菜,逐步形成“南果、中菜”的发展格局;技术部门要切实为群众服务,引导农民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才能促进我县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设施蔬菜生产强县。